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后,北京朝阳区辖区内90%的企业开办都通过网上完成,来现场提交材料的人已经很少了,再加上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免费邮寄证照公章,正在实现――
一次不用跑 五天全办好
――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查
北京朝阳区企业注册大厅,新设企业可以享受一窗式服务。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阅读提示
为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将企业注册所有环节搬到网上,工商、税务、人社、公安等部门的涉企信息,在“北京工商”APP、“e窗通”等平台上互联互通、协同配合,企业提交一次信息就能完成申领营业执照、社保登记等流程,实现“一次不用跑,5天全办好”。通过电子化集中办公、帮办上岗、快递公章等服务,减少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耗时,逐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定了一个新目标――5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
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意见》,要求2022年年底前,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个工作日减至8.5个工作日以内,其他地方也要积极压减企业开办时间,2022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上述目标。
从20天到8.5天,再到5天,企业开办时间如何再压缩?北京给出了答案:目前,北京市企业开办时间已经压缩为5个工作日,提前5年完成了目标。北京市是如何做到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流程简洁――
手机即可完成
记者走进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石景山分局的大门,大楼门口处立着一块牌子,“石景山区企业开办大厅,一层大厅左转”。大厅里,10个窗口一字排开,靠窗的位置则是几台电脑和自助查询机。
在这里,5天只是平均数――北京京御康源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只花了3天半,就完成了企业核名到开办需要的全部手续。
“我们公司经营的业务涉及人体植入的医疗器械,需要办理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不像一、二类备案即可,因此我原本计划用一个月来跑手续的。”该公司法人鲍传清10年前曾经办过公司,知道手续复杂,但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又来到石景山分局咨询。
他一进分局就觉得不一样了,“企业注册大厅到处滚动着企业注册的咨询信息,还有人主动上前询问要办什么业务”。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鲍传清下载了一个“北京工商”APP,回家后开始提交材料、企业核名,全部手续都在APP里完成,没有提交过一张纸质材料。
开办一家有限责任公司,除了法人,还要有公司股东的签字。京御康源的5位股东分散在北京、安徽、新疆等地,让他们一一签字不现实。但是通过“北京工商”APP,股东们各自注册后,都能看到企业注册信息,需要他们配合电子签名、完成身份证上传验证的时候,APP还会发送短信到股东们注册的手机号上提醒。
整个过程,鲍传清和创业伙伴们没有见面、没有跑大厅,只通过手机操作。因为想要尽早领到证,鲍传清既选择了电子营业执照,也选择了纸质版的营业执照,并且选择上门领取,放弃了免费的快递送证。
提交材料2天后,鲍传清的手机收到了营业执照、印章、税务登记、发票申领办理完成的通知;在网上提交申请后,又过了2天,APP上发出通知鲍传清许可证已经办理完毕。他来到注册大厅领取证照,又收获了一个意外惊喜――窗口工作人员递出的文件袋里,不仅有全套证照,还有1套黄铜公章和税票,社保和公积金登记也一并完成了。
“一分钱不花,连公章都刻好了。”鲍传清这时才发现,自己太低估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了,“我的团队还没有组建好呢,现在是我自己拖了自己的后腿”。
在北京市朝阳区,企业注册同样实现了全程电子化。朝阳区是全市企业最集中的地方,占20%以上。朝阳工商登记部门每天接待量达1800多人次,窗口工作人员忙得午饭都顾不上吃。为此,朝阳工商从今年3月起推行了针对内资有限公司的“工商e登记”平台,将所有环节搬到网上,企业提交一次信息,就能完成申领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全部手续。
本文地址:http://www.ozine.cn/cdqp/29386.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