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盘价4.2港元。当日收盘,每股报4.2港元,险守发行价。
10月10日,大发地产披露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国际发售部分已获适度超额认购,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不足,仅获约32%认购。按每股4.2港元定价,略高于招股价范围3.28港元至4.98港元的中间价(4.13港元),集资净额约7.4亿港元。
有媒体报道称,在融资难的背景下,中小房企普遍高负债压顶,赴港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成了它们为数不多的选择。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表示,中小型房企急于上市一方面确实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但并不一定会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大发地产财务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成立于1996年的大发地产,至今已经历超过20个年头,而去年其销售额却仅为43亿元,2022年和2022年,销售额均不足10亿元。
而即便如此,大发地产仍然有着“大梦想”。今年3月,该公司提出接下来销售额要达到千亿、五年后销售额冲向3000亿大关。而现实却是,截至今年2月底,大发地产的总土地储备面积只有172万平方米,且安庆、温州两个城市就占到其土储比例的近六成。此外,大发在建物业的估值仅为62.42亿元。
另一方面,大发地产正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招股书显示,2022-2022年,大发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92亿、8.55亿元、-23.93亿元;净资产负债率由三年前的150%猛增至269%。同时,2022-2022年,大发地产纯利润率分别为7.9%、3.3%、3.4%,不仅远低于目前行业的纯利润率10%,大发地产纯利润率甚至还未跑过银行理财产品。
对于报告期内业绩,大发地产表示,“我们未必能够成功实现业务增长,而往期记录期间的经营业绩未必能反映未来表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大发地产招股书,大发地产控股股东葛和凯一家以及其弟弟葛和鸣目前均已加入英国国籍。
小房企大梦想 5年目标锁定3000亿元
据国际金融报,大发地产原名凯润房地产,1996年发迹于浙江温州,5年后,扩张至上海并将总部迁至上海,十多年来在上海总计开发5项物业,累计建筑面积达48.98万平方米,当前业务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创始人葛和凯已辞去管理层职位,鲜少公开露面,80后“二代”葛一�D全面接班,主持工作。
对于中小房企而言,通过引入规模房企旗下成熟人才来复制其高增长路径无可厚非,然而大发的这一操作却让市场直呼“看不懂”。
而大发地产的现任管理层中最大的王牌便是今年初刚加盟的执行总裁廖鲁江。纵观廖鲁江的从业经历,无论龙湖还是世茂,其分管的工作皆为人事。
有业内人士直言:“大发挖廖鲁江来做什么?指望廖来帮它继续挖人吗?”
这未尝不是一个方法,此前也有先例。
弘阳地产欲提速冲规模时,先将橄榄枝抛向原旭辉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张良到来后接连出击,4个月便为弘阳带来了9名旭辉、泰禾、新城的高管,这9人到来后将在战投、经营、营销、财务等多个方面合力为弘阳提速。
然而,廖鲁江来到大发4个月尚未有实质性动作,其更为人乐道的是上任时的“豪言壮语”。廖鲁江直言:“中型房企如果想要在未来活下去,此刻就必须拿出奋斗者之心,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招兵买马,战略进取,加速进入千亿级俱乐部,未来才有可能继续留在地产球场上继续踢球。”
千亿只是廖鲁江的小目标,其5年长期规划中将目光锁定在3000亿元的高度。
净资产负债率飙升
大发地产负债呈上升趋势,近三年总流动负债分别为42.19亿元、82.91亿元和73.08亿元。
同时,大发地产的净资产负债率也在逐年攀升。
数据显示,大发地产过去三年的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6.5%、150%和269.8%,虽然其2022年净资产负债率同比有所下降,但2022年这一数据同比猛增120个百分点。
据报道,“净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走高,说明公司在不断对外增加借贷、增加杠杆使用的力度。香港投资者的确会在意负债率,但更关注现金流安全和未来收益如何。”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表示,“因为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如果公司运营相对安全未来又能获得收益,还是有投资人愿意赌一把。”
本文地址:http://www.ozine.cn/tqp/31633.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